1936年4月23日,上海。

从2021年穿越而来的徐小兔,站在天钥桥上,环视四周,默默掏出了——口罩!

她发现,原来上世纪30年代的徐家汇这个样纸滴⬇

图片来源:上海徐汇

当年的天钥桥路,由北洋政府上海当局筑于1914年,是华界通往法租界的重要道路之一。

该路由原上海老城区重要河流——肇嘉浜上面的天钥桥而得名。以前徐家汇天主堂位于肇嘉浜的一边,另一边的人必须过肇嘉浜才能到达教堂,1905年教堂就在肇嘉浜上架了一座木桥,而这座桥也被比喻为“开启进入天堂之门的钥匙”,于是9年后桥南端新修之路被叫作“天钥桥路”

图片来源:徐汇历史风貌主题数据库

可惜,通向天堂之门的钥匙周边环境不大好。记载,1914年起在肇嘉浜及其沿岸地区,工厂、商户以及居民大量聚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中,建筑、生活垃圾也都倾倒浜内。日积月累,河道淤浅,水质恶化。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水浆如墨”。至20世纪30年代,仅能勉强通航小船。

事实上,解放前上海的市政建设存在众多问题。地面上,道路布局不合理,交通紧张。地面下,排水设施简陋,许多地区根本没有下水道,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市内大小河流严重污染。(图片为30年代的肇嘉浜,来源:知乎)

徐小兔穿越回去,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行将干涸的“原生态”景象。翻开当天的《申报》第11版,“徐家匯居民請求市府填肇家浜  河水發黑——臭氣冲天”的报道赫然在目。

肇嘉浜如此,蒲汇塘的污染状况也不分伯仲,据1933年4月22日《申报》第12版记载,“滬西蒲匯塘年久失修、淤塞日甚”,因此“九四老人馬相伯等發起、呈請戰區善後會、撥欵疏浚、並在徐家匯天鑰橋築壩、永遠阻斷、以免黑水西流”。

但是这样一个关系民生福祉的诉求,由于资金不到位,到了第二年才得以实现。

天钥桥本身也是饱经忧患,这座建于1905年的“交通之咽喉”终因年久失修、橋身銹腐不堪”“頃形坍廢”,在1929年等来了当时市政府的重修。1954年天钥桥拆除,但“天钥桥路”路名仍保存。

#链接
背景知识
01 马相伯

马相伯(1840—1939),中国著名教育家,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爱国人士,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均为其弟子。

02 肇嘉浜改造

1954年,上海市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款700余万元用于改造肇嘉浜。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创造出每个工作日挖八方土的纪录,创造了一天内拆掉一座水泥桥的奇迹。

1956年12月,肇嘉浜改造工程提前9个月全面竣工。曾经黑臭的肇家浜变成了兼具交通、排水、绿化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林荫道。

如今的天钥桥路依旧繁忙,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门庭若市的网红新贵、接地气的人气小吃……满街都是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想来应该没有一个吃货会拒绝天钥桥路。

图片来源:网络

民以食为天,汇聚了各路美食的天钥桥路,在这个意义上真的成了“开启进入天堂之门的钥匙”

天气晴好,一定要来轧马路哦~

想阅读《申报》电子版,了解更多?

后台发送“VPN”即可免费开通我馆VPN,免费使用众多数据库哦~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 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