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由BBC自然历史部制作、由AppleTV首播的古生物题材的纪录片《史前星球》第一集隆重登场!相信观看了的小伙伴们一定赞不绝口~

这部纪录片自从几个月前播出预告片开始,就成为古生物领域的焦点,前期展示的些许画面就已经让众多古生物爱好者如痴如醉,对完整剧集更是翘首以盼,美其名曰古生物爱好者“要过年了”。

那么这部纪录片为什么会在还没上映就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呢?

说起古生物题材的影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以恐龙为代表的古生物一直都是影视制作中常常出现的形象。

自从电影在20世纪初诞生以来,各种形象的恐龙就不断在科幻题材的影片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自1993年开始的《侏罗纪公园》系列:

图解《侏罗纪世界2》新片预告,满满都是回忆杀!

你真的看懂《侏罗纪世界2》中的恐龙了吗?

冬奥会遇到恐龙?全面解读《侏罗纪世界3》预告片!

最新一部《侏罗纪世界3》也将于下个月初上映,我们的解说一定会如约而至~

与电影相比,纪录片中出现恐龙这样的古生物自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电影往往具有的充足经费与宏大制作,而古生物纪录片则相形见绌,所以制作出的恐龙等古生物形象常常过于粗糙。

而且限于剧本等原因,真正反映古生物生活的内容也十分有限,常常只是片段。在呈现方式上,要么是结合现实中的真实化石和科学家的讲解,要么就是科学性有限的古生物“斗兽”大比拼为主。

但1999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横空出世,打破了古生物纪录片这一定式。二十三年前的这部6集纪录片使用了媲美好莱坞的影像技术,以恐龙作为主角,以它们的生存故事为主线,为人们复原了恐龙们在中生代的真实生活。

这部纪录片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科学严谨的故事脚本,让公众有机会重新审视恐龙的真正形象。

毕竟,在之前的各种荧幕上,恐龙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令人恐惧害怕的“怪兽”,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些动物其实都是地球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野生动物。

当时,这部片子很快就在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中播出,伴随着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的声音,《与恐龙同行》也成为很多恐龙爱好者的儿时回忆。

以《与恐龙同行》作为基础,制片人蒂姆·海恩斯(Tim Haines)又带领团队创作了番外特辑,《异特龙大艾尔The Ballad of Big Al》,这部2001年3月播出的单集纪录片从一具真实发掘的化石推测了一只六岁异特龙的一生。

2003年11月,直接传承《与恐龙同行‎》风格的《与古兽同行 Walking with Beasts》登场,同样以6集的形式,展现了恐龙灭绝后直至1万年前的新生代众多代表性哺乳动物的风采。

尤其是片中最后一集的最后一个场景,从一万年前的冰期草原切换到了如今人类所建造的自然博物馆,在一堆已经消失的古生物骨骼背后,正印证了最后那句解说词:“有一天,人类将会纪念这一切,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学到什么,那就是没有什么生命能够永存”。

此外,BBC还在2003年开创了“穿越”题材的先河,让英国著名的野生动物节目主持人奈吉尔·马文(Nigel Marven)“返回”恐龙时代分别探寻了南美洲的《巨龙国度Land of Giants》和中亚的《镰刀龙秘史The Giant Claw》,相信很多朋友一定在多年前的央视科教频道看到过这部片子,体会了这种神奇的观感。

BBC当然也尝到了这种题材的甜头,于是在2003年同年还推出了《海怪 Sea Monsters: A Walking with Dinosaurs Trilogy》,继续由奈吉尔·马文穿越回史前,不过这次他在短短3集中穿越回历史上七个时期的海洋,让人们领略了从泥盆纪的邓氏鱼到上新世的巨齿鲨等众多海洋霸主的风采。

不过正统的《与……同行》系列还是2005年推出的《与巨兽同行 Walking with Monsters》,中文名虽为“巨兽”,但实际上是用三集的时间,讲了古生代的典型物种,这样也就补全了整个系列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完整序列。

而2006年,这个团队还脑洞大开,创作了一个由奈吉尔·马文穿越回史前,选择合适的动物带回现代进行饲养,营造一个史前动物园的有趣片子。片名和这次最新推出的《史前星球》很相似,即《史前公园 Prehistoric Park》。这部纪录片共6集,出现了众多史前动物,也算是对过去多部古生物题材纪录片里出现动物的查遗补漏。

在这之后,制作精良的古生物题材系列纪录片却很久没有再次出现。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与海怪同行 Sea Monsters: A Prehistoric Adventure》以及2010年英法合拍的《雷克斯海3D:史前世界 Sea Rex 3D: Journey to a Prehistoric World》都属于适合在博物馆影院播放的单集短片。

此外,2010年美国探索频道所制作的《恐龙末日 Last Day of the Dinosaurs》聚焦了白垩纪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恐龙的遭遇,也值得一看。

2010年,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在BBC推出了三集纪录片《生命的起源 First Life》,回溯他自己最本初的兴趣爱好——古生物学,不过这部片子的聚焦点是古生代寒武纪最初产生的生命形式,情节也是传统的现实研究与古生物复原的形式,在科学严谨性上没得说。

此后,BBC和爱爵爷甚至一鼓作气开创了基本一年一部大制作纪录片的先河,《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 (2011) 》、《非洲Africa (2013)》、《生命Life Story (2014)》、《捕猎The Hunt (2015)》、《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2015)、《地球脉动II Planet Earth II (2016)》、《蓝色星球II Blue Planet II (2017)》、《王朝Dynasties (2018)》、《我们的星球Our Planet (2019)》、《完美星球A Perfect Planet (2021)》,这些系列纪录片无一不在当年掀起自然纪录片的观影热潮,引发全世界对于自然保护的关注。

但对于纯粹的恐龙题材,BBC直到2011年才再次推出以恐龙为主角的《恐龙行星 Planet Dinosaur》,这部纪录片依旧还是6集,集中展现了一些当时学术界对于恐龙的最新研究成果。

例如,片中成功向公众普及了棘龙“渔夫”的真实形象,扭转了之前人们对它的错误认知。

片中的棘龙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生命长河展厅的棘龙形象基本一致,当然,如今我们也已经知道真实的棘龙不仅不具备这样的大长腿,甚至尾巴也是个大蝾螈状(点击了解棘龙的形象变迁)。这倒也再次充分反映了科学家们对于古生物学的研究与认知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

不过在剧集设定上,依然是传统的科学家分析讲解加古生物复原交叉的形式。

而且,十分有意思的是,英国这批制作古生物纪录片的班底,也一同参与了英国ITV电视台的科幻电视剧《远古入侵Primeval》。

这部电视剧首播于2007年,到2011年一共拍了五季。片中的古生物形象与之前BBC纪录片中的一脉相承,情节却是现实世界中出现所谓“异常点”,不断有古生物穿越而来,甚至还有未来生物穿越回去的故事。

片中的古生物形象基本科学,剧情设定本身倒也有趣,曾经也算掀起过一波收视热潮,我国中央电视台甚至也引进播出过。

除了英国之外,美国也并不缺少古生物题材的纪录片,例如2002年历史频道制作了一共12集的《恐龙探秘 Dinosaur Secrets Revealed》,以及探索频道制作的与《恐龙行星》几乎同一时间在2011年推出的4集《恐龙革命 Dinosaur Revolution》就是其中的代表。不过这些片子的呈现方式还是传统的科学家分析加一段古生物画面。

尤其是《恐龙革命》中对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恐龙进行了全新的大胆复原,但很多似乎并不严谨,例如直接在巨盗龙身上套用现代鸟类黄腹角雉的形象……再加上动画制作也略显粗糙,所以不少观众对此并不买账。

不知是否因为类似的原因,在随后更长一段时间里,几大主流纪录片制作公司都没有再尝试制作真正以古生物为主角的长时间纪录片剧集。

即使BBC2013年推出的3集纪录片《冰河巨兽 Ice Age Giants》,仍然以主持人Alice Roberts的出镜讲述为主,更像是一个讲述冰河时期古生物知识的电视节目。

2012年英国Sky电视台出品的《飞行巨兽 Flying Monsters 3D with David Attenborough》虽然在古生物复原制作方面几乎完美,而且还请来了爱登堡爵士出镜。

但这仍然是一部适合在科技影城播放的片子,上海科技馆也曾经在3D影院引进并播放过。

这种体量的古生物纪录片也渐成风尚,上海科技馆影视制作中心也原创制作了《重返二叠纪(2011)》、《剑齿王朝》(2012年)、《羽龙传奇》(2015年),三部曲分别对应着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分别繁盛的时代,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至于BBC自己则在2013年与电影公司推出了一部长达1个半小时在院线上映的《与恐龙同行 Walking with Dinosaurs 3D》片,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还不如说这是动画电影,虽然画面制作不错,但故事中的恐龙都带着人类配音的对白,情节也偏低龄化。显然,这并不是众多古生物爱好者的喜闻乐见的形式。

2014年Sky电视台又邀请了大卫·爱登堡爵士出镜,出品了特效和情节均令人称赞的《爱登堡的博物馆奇妙夜 David Attenborough's Natural History Museum Alive》。

整部片子围绕英国伦敦的自然博物馆中的经典展品展开,虚构了一个它们在夜晚复活的故事。

这部片子的首映式就选在自然博物馆隆重进行,包括英国王室的威廉王子等贵宾也一同出席,彰显了对这部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题材纪录片的重视。

2015年日本NHK电视台也推出了一套三集纪录片《生命大跃进》,邀请著名演员新垣结衣分饰姐妹两角,讲述生命演化历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风格讨巧,别具一格,里面的古生物复原也值得一看。

随后几年,作为爱登堡爵士的老东家,BBC也相继推出了《爱登堡和巨龙 Attenborough and the Giant Dinosaur(2016)》和《爱登堡和海龙 Attenborough and the Sea Dragon(2018)》两部单集纪录片,分别聚焦中生代的蜥脚类恐龙和海洋爬行动物。

片子的科学性自不必说,再加上爱登堡爵士出镜旁白的加成,这两部纪录片当然也值得一看。

而且,就在一个月前,BBC还播出了爱登堡爵士讲述的恐龙题材新的单集纪录片《恐龙:末日 Dinosaurs: The Final Day》,再次聚焦恐龙灭绝话题。片中有大量关于恐龙灭绝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说在科学性上再胜一筹。

不过,像23年前的《与恐龙同行》这样的系列古生物纪录片始终是众多古生物爱好者所期盼的。毕竟,随着电脑CGI技术的发展,如今早已有众多电影将恐龙作为主角,甚至还有怪兽题材的影片,许多神奇的生物、奇异的神兽都从人们的想象,变为了大银幕上活灵活现的“真实”形象。

但是,在电影中谈科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对于古生物爱好者们而言,大家始终希望的是再次出现如《与恐龙同行》这般,能够真正复原并讲述恐龙可能的真实生活影片。

于是,2022年4月2日,一则AppleTV即将在5月23日首播全新的恐龙题材纪录片《史前星球 Prehistoric Planet》的消息迅速刷爆社交网络。

这部系列纪录片由 BBC自然历史部(BBC Studios Natural History Unit)拍摄了《地球脉动》的团队和著名导演乔恩·费儒(Jon Favreau)联合创作,由著名的电影视觉特效制作公司Moving Picture Company进行电脑特效制作,著名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配乐,大卫·爱登堡爵士担任旁白。

爱登堡爵士和经典纪录片《地球脉动》团队自不必说,而至于费儒,很多人认识他是因为漫威系列电影中他饰演“Happy”。

但事实上,他不仅导演了《钢铁侠1》、《钢铁侠2》两部电影,更重要的是他还导演了电影版的《奇幻森林》和《狮子王》,里面的野生动物形象都由电脑生成,但栩栩如生。

点击了解《狮子王》

所以,从爆出的第一段预告片开始,《史前星球》中描绘的媲美现实世界拍摄的自然纪录片的画面就让人惊叹不已,真正做到了用媲美电影大片的特效制作了恐龙时代的古生物,丝毫看不出CG痕迹。

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从前的古生物纪录片完全未曾出现过的。

于是,在这播出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史前星球》短短几分钟的两段预告片成为了很多古生物爱好者反复观看的素材。

任何一部古生物纪录片的创作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潜心研究,这些不断更新的科学知识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选择。《史前星球》纪录片的成功也体现在各种细节之中,所复原的古生物形象更是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例如古生物世界中绝对意义的明星——霸王龙,在片中就被还原为科学界最新认知的霸王龙形象,身形饱满、体腔壮硕、闭嘴时牙不外露等特点,真正让人眼前一亮。

而小霸王追逐小海龟时,所展现的浑身逼真的羽毛、清澈的眼神,更是让人惊呼“如似实拍”一般。

当然预告片中展现出本片的设定中,也不乏大胆的假设,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就像如今的雉科鸟类一样聚集在求偶场站立争斗,甚至在颈部突出一个个宛如皮球一般的气囊进行求偶炫耀。

这无疑是将对于如今诸如今天军舰鸟这样的鸟类特征,假设在了这些非鸟恐龙身上。

而有意思的还有食肉牛龙著名的小短手居然可以滑稽地伸出,并且呈现蓝色,没想到这也是求偶炫耀的一部分。这些设定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而在正式播出前几天,五集纪录片的每一集都放出了一段1分多钟的片段,更是让观者为之动容。

水下的远古龙吞食鹅卵石、沙漠中的单爪龙取食白蚁、冰天雪地中的厚鼻龙排成阵势抵御北极熊龙的捕食、洞穴中红外影像视角的三角龙。

以及沼泽湿地中一身厚实毛发的恐手龙被蚊虫折磨后,用枯树枝蹭痒,这些画面与之前预告片中出现的场景一同为我们构建了对于恐龙的全新视角。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这部纪录片的整体思路是分五集描绘中生代白垩纪末期——也就是恐龙时代最后时光的海岸、沙漠、淡水、冰雪世界和森林五种不同生境中恐龙等中生代爬行动物的生活。

也是像我们所看到的BBC自然历史部所拍摄的反映如今地球生态环境的著名自然纪录片那样,展现恐龙们作为真实存在过的野生动物,所真正经历过的生活、行为与故事。

在这里,恐龙和它同时代的动物就像今天非洲草原、极地冰原、山川、湿地、森林中,活生生生存的现生哺乳动物和鸟类一样。

这正像预告片中爱爵士所说的一句台词——有些生物以“华丽”著称,有些则被称为“怪兽”,可能还有一些是“被误解的”,但真正漫步于地球上的生物中,只有少数“三者兼具”。

无疑

这就是以恐龙为代表的

中生代爬行动物的魅力

它们

都是真实在地球上存在过的

野生动物

让恐龙回归恐龙本身

让我们重新更好地认识它们

没有什么物种能够永存于世

恐龙

我们喜爱它们

我们也怀念它们

珍惜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

也许这就是观赏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

编辑:送碗里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相关影片海报、预告片及官方网站。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投稿吗?

投稿请戳lvluotougao@sstm.org.c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 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