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技术领导人,他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两弹一星”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堪称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典型代表。他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与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以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将个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强国之情融入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伟大事业之中,他“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2018-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为落实《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组织力量编写《钱学森精神读本》(2019年出版),全书分为爱国篇、奉献篇、求实篇、创新篇、协同篇、育人篇六个篇章,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图文并茂、叙中有议的形式,呈现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5月30日,钱学森图书馆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基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钱学森“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我们策划推出《钱学森精神读本》系列推文,用48个故事重温钱学森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回顾他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为当代科技工作者、党员干部、青少年留下启示。

求实篇

第21期 “对待科学必须严格、严肃和严谨”

钱学森是一位对科学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的科学家。严于律己、严谨求实,成为他学术品质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钱学森在学术问题上向来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瑕疵。他从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论推导,不管这种推导在逻辑上有多么严密,都要通过数值计算和与实验结果的比对,使理论得到验证。一旦发现有误,他便进行修正,甚至推倒重来,直到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

1941年,钱学森在美国《航空科学学报》发表关于薄壳非线性失稳理论的科研成果《柱壳轴压屈曲》一文,攻克了这一困扰航空界多年的难题。该文篇幅仅有寥寥10页,极为简明,而他在研究过程中仅编有页码的推导演算手稿就达800多页,其中有些计算数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8位,如此繁重的计算在当时是靠拉计算尺得出来的。论文完成之后,钱学森把最后的手稿存放到纸袋里,并在纸袋外面写下了“Final”(定稿)字样。但他立刻想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真理都是相对的,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于是,他紧接着又在下面写上“Nothing is final”(永无止境)。寥寥数笔,体现的是钱学森谦虚谨慎、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言:“对待科学必须严格、严肃和严谨。”

钱学森认为,在科学研究中,学科的定义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含混不清。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戴念祖同志编了一部《中国近代物理学家论文选》,拟收入钱学森早年的几篇论文,并来信表示敬意。1988年11月17日,钱学森给戴念祖回信,说:“我在三四十年代搞的绝不是近代物理学,而是应用力学,即技术科学。所以我们个人的感情不能算数,而应尊重科学门类的划分,严格地遵守!因此,我还是不同意把我的老旧货收入您主编的《中国近代物理学家论文选》,务恳您同意我的看法。”

钱学森存放《柱壳轴压屈曲》一文最后一稿研究手稿的纸袋。

钱学森堪称严于律己的典范。他对自己即将刊印的论文,历来都要求杂志社寄来论文清样,亲自校对之后才正式刊发。而他在科研中形成的手稿字体工整秀丽,图形表格规范,等号划得如同直线一般。他写给别人的信函不仅字迹工整,行文简洁,书面清晰,一丝不苟,而且与众不同的是他每次几乎都是在信件首行写上对方的详细通信地址、工作单位、邮编、姓名。见微知著,这一切工作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位大科学家对待科研和学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一股“认真劲”。

钱学森不但严于律己,对科技人员的要求同样非常严格,能够被他表扬是很不容易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一位普普通通的新战士,却因一件“小事”受到了钱学森的表彰。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前,这位战士在进行弹体内外观察时,发现弹体内部24号插头第5接点里有一根大约5毫米长的小白毛,担心因此造成通电接触不良,他用镊子夹,细铁丝挑,都未能取出小白毛,最后用一根猪鬃才把它挑出来。钱学森知道后,极为赞赏,小心翼翼地把这根小白毛包好,带回北京作为作风严谨的典型案例,教育全体航天科技人员。戚发轫院士回忆说:“钱学森辩证地处理好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他不是只待在上层,而是深入车间,对螺钉、螺帽都很关心。一旦导弹的导管、管路、阀门之类出现了问题,他都亲自到车间一起研究。”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的创始人之一和首届系主任,钱学森在校工作期间,教学起点高、要求严,为培养中国早期力学人才呕心沥血。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米博恩回忆说:“有次上课,钱老说如果你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你错了一个小数点,我就扣你20分。他常告诉我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钱学森曾在黑板上给学生写下“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几个大字,这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学术精神的体现。可以说,一个“严”字贯穿了钱学森科学生涯的始终。

钱学森在阅读别人寄来的科技论文时,对于数据总是不厌其烦地重新计算一遍。他在1986年11月28日致任继周院士的信中,对任院士的论文十分赞赏,但又指出:“唯第1页的5.6%应为5.7%;58%应为57%。”任院士接到钱学森的信后又重新计算一遍,结果证明钱学森计算的数值果然准确无误。还有一次,钱学森在读报中发现《科技日报》1990年4月17日的一篇报道中关于年均增长倍数的计算有误,随即于两天后就此致信报社社长李效时。他在信中说道:“希望贵报的文字是科学的、严谨的,比其他报纸要好。也要改正习惯见于报刊的不科学说法。”

孙家栋院士曾说:“钱学森办事非常严谨认真,非常有科学态度,他提出能办的,是抱着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不怕担风险的大无畏精神,是建立在科学思考基础上的。”“钱学森作为我尊敬的师长,从他带领我们开创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开始的几十年历程中,他一贯提倡并认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注重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品格一直伴随着我。”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在授奖仪式上,江泽民同志对钱学森作出高度评价:“钱学森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我们大家都要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学习他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优秀品格。”

执笔人:汪长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 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