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寒冬,在“奥大人”的影响下,除了黄桃罐头,还有啥可以舒缓情绪呢?糖葫芦可能是个好选择。
动图来自SOOGIF
在本文开始前,我们先来搞一个小调查:
你吃过下图这种褐色小颗粒糖葫芦吗?

来源:bing
这种“不知名”的褐色小颗粒糖葫芦,目前已经进驻了上海各大糖葫芦摊位,它叫做山药豆糖葫芦。如果爱着冬日里那一层晶莹甜美的糖衣,又不想被山楂酸倒大牙,也许它会带给你一些惊喜。
山药听说过,可山药豆是啥呢?难道,是另一个“品种”的山药?当南方的小伙伴们来问小编时,小编当场就震惊了,难道这在北方随处可见的小食,在南方竟然如此“矜持”?难道,这又是一场“南北之争”?
看,这个浅褐色像小土豆一样的小圆球,就是山药豆了。在小编小时候,曾以为山药豆是山药棍捣碎了又揉成的小豆,后来发现,每个山药豆上都带着皮,皮上还有孔有眼,就预料到这中间一定有玄机了!

山药豆
其实,我们常见的“山药棍”,和“山药豆”都是山药。山药,在植物志中的名称叫做薯蓣Dioscorea polystachya,是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
山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原生物种,与人类关系密切,连《山海经》中都有它的影子。在《山海经·北山经》中,有“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藇(zhū yù)……”的记载。这里的“”,就是山药。古时的景山,可能在现在的山西闻喜县。
今天,山药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方均产,但在民间的叫法有所不同,譬如在江苏一带叫做“野山豆”,在贵州德江等地,又被称为“淮山”。
山药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强身、润肺止咳的功效,除了药用,也是餐桌上的佳肴,或蒸或炒或涮火锅或配蓝莓酱,哪哪儿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我们通常用来做菜的山药,是指山药长长的块茎。块茎生活在地下,山药“皮”外面的长毛,其实就是山药的不定根,用来与外界进行水分和养分的交换。

山药的块根

来源:图虫创意

那“山药豆”又是何方神圣呢?山药豆着生在地上部分,是茎上冒出的珠芽。当珠芽成熟后掉进土里,就可以萌生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做珠芽繁殖,是山药一种重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所以呢,“山药棍”和“山药豆”都是山药,是同一种植物着生在地下和地上的不同“器官”而已。

虽然山药豆和“山药棍”是山药不同的部位,但是两者的营养成分和口感是相似的。山药富含多糖、蛋白质、淀粉、氨基酸、胆碱等营养成分以及合成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皂苷元,具有降糖、抗氧化、抗肿瘤、消炎、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是200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
只是,不同品种的山药,因为淀粉含量以及营养成分上的差异,口感上有清脆软糯之分,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品种有铁棍山药、淮山药、麻山药、大和长芋山药、糯山药等,大家可以根据口味自行选择。
相较于“山药棍”,山药豆因为个头小,皮难剥,吃法就单一多了,而山药豆糖葫芦无疑是山药豆最经典的吃法之一。裹上一层甜甜的糖衣,中和掉外皮那一层苦涩,山药豆糖葫芦吃起来香糯爽口,甜而不腻,在北方的冬天,无疑是暖阳里最让人祈盼的零食小吃了。
为啥糖葫芦是冬日里的美食呢?这跟糖葫芦外面那层糖衣有关。最好的糖衣,是用冰糖加水熬制而成的,熬够了火候淋上去,在冬日里一冻,就变成了黄灿灿亮晶晶的糖衣。温度或空气中的湿度太高,都容易引起糖衣融化,影响口感。
之所以用冰糖,也跟冰糖葫芦的来源有关。相传在南宋时期,皇帝赵惇为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的爱妃寻医问药,结果一位江湖郎中开出了“冰糖与红果煎熬”的药方,只用了十来天,就治好了贵妃的病。这一方子后来流入民间,就变成了冰糖葫芦
药方里的“红果”,指的是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山楂的果子,可干制后入药,可鲜食,有健胃、消积化滞、舒气散瘀的作用。
而“冰糖”,是由从甘蔗之类的糖料作物中提取糖分煎炼反复结晶而成,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养阴生津、镇咳化痰的作用,对肺燥、肺虚、风寒劳累所致的咳喘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几百年后,冰糖葫芦早就脱离了祖先版本“红果”的桎梏,花样逐渐多了起来。在五花八门的新口味里,除了橘子瓣、草莓、葡萄、青提等各种水果,以及刚刚提到的山药豆,还有一种黑黑的圆溜溜的串儿也占据一席之地,它就是黑枣糖葫芦

视频号@八零彪子怀旧生活

黑枣虽然也叫“枣”,但是跟鼠李科的枣Ziziphus jujuba并没有什么关系。黑枣是落叶乔木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的果实

黑枣
君迁子广布我国大江南北,它的果实近球形或椭圆形,初熟时黄色,后变为蓝黑色,可入药,具有止消渴、去烦热的作用,因其果实,君迁子又被称为黑枣、软枣或者牛奶柿。君迁子属于柿科柿属,因此,黑枣的味道绵软香甜,与柿饼的味道相似。

君迁子的果实(是不是很像柿子?)
摄影:邱靖
你最喜欢的是哪款糖葫芦?评论区留言让小编长长见识!
动图截自抖音 @哈尔滨好吃又好玩

参考文献:

1.黄琴等. 不同品种山药淀粉理化特征及消化性能研究. 食品科学. 2018, 46(10):227-233.

2.董俊美等. 山药种质资源鉴评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1):6-14.

3.董庆海等.山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特产研究. 2018, 4: 98-103.

4.《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 http://www.iplant.cn/foc

科学审核:王金虎,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苏州市林学会理事长

编辑:一星期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投稿吗?

投稿请戳lvluotougao@sstm.org.c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 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