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Profile/

黄波黎(1977—),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门急诊科科护士长,上海市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急危重症护理管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此日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到了秋分节气,天气晴朗而降,地气清爽而升。作为昼夜“相半”之时,人们在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不可偏颇。

图源:作者提供

衣: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由于天气转凉,气温下降,应当适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然而,秋分时节虽凉风习习,却不甚寒冷秋高气爽,景致宜人,是“秋冻”的最佳时期,因此,不要一下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尤其是青壮年和身体健康者,这样既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需要,防止厚衣覆盖而致身热汗出过多,损阴伤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能力。体弱多病、怕冷易感冒的人群则不能过于勉强“秋冻”,而是要注意保暖,否则反而对身体有害。

食:减苦增辛,注重阴阳平衡

秋分时节,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食物,可滋阴、润肺、养血。秋分时,气候更加干燥,燥邪易伤肺,应尽量避免摄入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辛辣食物,并应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多吃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蔬果。此时宜多喝粥,晨起食粥既可润肺生津、滋阴润燥,又可健脾益胃。

01

枇杷红枣粥

【用料】

粳米100g,红枣10枚,枇杷6枚,白糖10g。

【做法】

将枇杷洗干净后去掉外皮并剔去枇杷核;将粳米淘净,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捞出并沥干水分;在砂锅内加入备好的清水,加入粳米和红枣,用大火烧开;加入枇杷,改成小火熬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熬煮一会儿即可。

【功效】

润肺养颜、祛斑健胃。

02

雪梨银耳红枣莲子汤

【用料】

雪梨1个,银耳30g,莲子20g,红枣10枚。

【做法】

将雪梨去皮后切成小块备用;将银耳、莲子和红枣洗净后泡发备用;将备好的雪梨、银耳、红枣、莲子放入砂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半小时左右;放入冰糖轻轻搅拌即可。

【功效】

润肺镇咳、促进消化、健脾滋阴。

住:睡好午觉解秋乏

进入秋季,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收。不少人入秋后出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瞌睡连绵、呵欠不断的秋乏现象。

中医学强调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而早睡和午休是保证睡眠的最佳方法之一。适时的闭目养神对身体也很有好处,注意不熬夜、忌过劳,如此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使学习、工作时更加精力充沛,同时减少“秋乏”的出现。

图源:网络

行:适量运动

秋高气爽,碧空万里,在这个时候很适合登高望远,进行各种运动锻炼,从而有效地放松身心、扫除抑郁心情。但对于运动方式及运动量,要掌握以“收”为主,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避免运动太过剧烈,出汗过多而耗损阳气。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做到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

图源:作者提供

中医:干预之法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此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灸足三里

适用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等。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兼温肾阳、助肺气。先点燃2根艾条,在两侧足三里灸,保持与皮肤的距离不超过2厘米,但又不会烫,如此持续3~5分钟,每天灸1次,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的发作。

图源:作者提供

灸膻中

适用于肺虚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

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为主。操作时,选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后面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用艾条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进行比较好,时间可稍长,灸10~15 分钟后,能暖和身体、帮助睡眠,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值得注意的是施灸的时候注意防止烫伤。

图源:作者提供

往期推荐

白露 | 西风降,白露生,秋意渐浓,养生正当时……

处暑 | 出暑之后的4大养生要点,这样做就对了……

立秋 | 暑热未尽秋气至,且看饮食、起居、养心三管齐下防秋燥……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意义日历”的护理科普文章,请点击本文顶部的“#意义日历”合集,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本公众号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咨询电话:021-62580348 / 60196153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张伟英  上海市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委会主任委员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点击蓝字“阅读原文”即可投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 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