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其中,以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入选。通用智能人“通通”是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国际首个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它的亮相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迎来了关键里程碑,预示着通用智能体将成为人类智能时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世界的智能化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通通”的设计理念是为机器“立心”,即赋予机器如同人类一般的价值观和心智。它具备三四岁儿童的完备心智和价值体系,并且仍在快速迭代中。在未来,“通通”将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端茶倒水、提供温暖陪伴等。日常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能力背后,其实都是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研究的核心技术问题。

图片来源: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通通”的日常学习与训练无需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它的技术路径避开了对大数据和大算力的依赖,以“小数据大任务”的新范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持续迭代,“通通”可作为通用底座,支撑各类垂直应用场景,形成千万个“通用智能人”,赋能千行百业。同时,“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表示,“通通”的诞生是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从0到1”的突破。它的表现与人类3到4岁儿童相当,且具备自主应对多种场景的能力。朱松纯还提到,“通通”的问世不仅是技术上的重要飞跃,更是对通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径的前瞻探索。

而要评估通用智能人'通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智能水平评估:通过专门的测试平台如“通智测试” (TongTest)来评估“通通”的智能水平。这个测试平台设计用来全面评估智能体的能力和价值观,包括视觉、语言、认知、运动和学习等多个维度。

任务完成情况:观察“通通”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如环境探索、家务活动等,以及它是否能够自主完成这些任务。这可以帮助了解“通通”在面对新任务时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

用户反馈:收集用户在使用“通通”时的反馈,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用户满意度。用户的直接体验是评估其适应性的重要来源。

技术报告和研究:查阅相关的研究报告和技术文档,了解“通通”的设计原理、开发历程以及改进方向。这些资料通常会提供关于“通通”性能和潜力的深入分析。

未来应用潜力:探讨“通通”在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教育培训等,并预测其在这些领域的潜在影响和作用。

在最新的TongTest测试中,“通通”表现优异,通过了涵盖视觉、语言、认知、行动、学习和价值6个维度的多项测试,并形成了《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技术报告》。

通用智能人“通通”的亮相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模拟人类智能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实际进展,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 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