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断掌打人特别疼是因为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一直紧握拳头,这说法没有谁统计过,不好说,网上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是断掌打人跟弹棉花似的,更别说小时候被欺负两只手一摊,人家就吓跑了,没这事。

虽然断掌和力气大不大很可能没啥关系,不过在科学上,的确已经开始探索掌纹和身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正试图用科学方法来解释手相。(本文建议拿着尺子和量角器看)




断掌和力气大不大目前来看没啥关系,不过可能和一些遗传疾病息息相关,比如唐氏儿手掌出现断掌的概率更大。要是确定没有遗传病,那断掌也就是起到个造型上的作用。

起源于外胚层的人体组织不光有皮肤,还有神经系统,因此科学家们很早就提出这样的假设了:既然从同一个地方起源,那是不是从古至今通过手相预测性格和身体状态的说法有点道理呢?

你还真别说,这的确是“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依据之一。反正都是基因控制的,这一研究领域假设掌纹正是基因外在表现。
只不过和我们熟知的看手相相比,它不太能预测你这辈子啥时候结婚,啥时候离婚,啥时候二婚,它研究全身所有皮肤纹路,也就是还包括脚趾头,研究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包括这些纹路的形态、大小甚至数量,以及他们和整个人体的关系。

欧洲的科学家们早在19世纪注意到了皮纹十分独特,如今人们正研究它们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比如上文提到的唐氏儿更容易出现断掌,正是皮纹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让皮纹学大展身手的地方还有运动员选材,这是苏联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提出的,根据手掌各种测量数据预测运动员今后表现。应用较广的测量指标叫做ATD角,即食指下方和小指下方两个隆起(AD),与掌根处大小鱼际区交界的凹陷处(T)形成的夹角。


据统计,这一夹角在中国普通人群中的平均值大致估计在41~42°,而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则普遍在35°~40°之间,而美国的研究则估计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在41~45°之间,如果小于35°则有较强的运动天赋。而在遗传病患者中,这个夹角可以达到70°甚至80°。
这一规律在很多运动项目中都重复出现了,比如球类运动或体操。目前我们并不知道为啥这个角度和运动天赋相关,只能推测控制皮纹排布的多基因序列中,有一部分和运动能力有关联。


指纹同样也是一种皮纹,自然也是皮纹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指纹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比如弓型纹、箕型纹和斗形纹,后两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簸箕和斗。

指纹形成研究得更为透彻,2022年,中国和英国的团队一起揭示了指纹形成的奥秘,他们发现调控肢体发育的基因,正是与指纹形成相关的基因。这一发现或许可以和我们上文提到的发现相对照。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指纹和手指长度也有些关系,如小指相对越长,手掌长度相对越短,双手斗纹越多;而食指远端指节相对越长,斗纹则越少。

指纹的数目和种类,似乎也和认知能力存在关联。伯明翰大学曾统计65名医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指头斗纹关系,发现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尺侧(即偏向小指侧)斗纹的数目明显比成绩一般及较差的人更多。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发现那些成绩更好的学生,ATD角平均值约在44°左右,略大于其他学生。
虽然皮纹学因与命理术相似而备受大众关注,但因为研究方法主要依靠比较而非由科学方法推导出直接的结论,研究的样本数量过少或不够代表性,在2009年被美国科学院质疑是否真实可靠。1996年,有科学家声称,根据他的统计ATD角越小智商越高,然而印度学者对300名5~11岁儿童测量后,认为这在高智商和正常智商的孩童间并没有差距,而这两者结果和上述提到的对医学生成绩的统计结果又不一致,反映出这一学科研究方法中的一大缺陷。



[1]. Sudha PI, Singh J, Sodhi GS. The Dermal Ridges as the Infallible Signature of Skin: An Overview. Indian J Dermatol. 2021 Nov-Dec;66(6):649-653. doi: 10.4103/ijd.ijd_1123_20. PMID: 35283510; PMCID: PMC8906331.
[2]. ATD angle. Empower Mind Kimberly Kassner. 2012.
[3]. Y. Zhou et 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lm print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enter,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Beijing. 2009;383-390.
[4]. Zhou thong et al.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hletic training students in the class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e,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0;28:124-126.
[5]. 邵紫菀. (1992). 皮纹与运动员选材. 人类学学报, 011(004), 369-374.
[6]. Singh, Archana & Gupta, Rakesh & Zaidi, Shh & Singh, Arun. (2016). Dermatoglyphics: A Brief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and Integrated Medical Sciences. 1. 111-115. 10.5005/jp-journals-10050-10039.
[7]. Glover JD, Sudderick ZR, Shih BB, Batho-Samblas C, Charlton L, Krause AL, Anderson C, Riddell J, Balic A, Li J, Klika V, Woolley TE, Gaffney EA, Corsinotti A, Anderson RA, Johnston LJ, Brown SJ, Wang S, Chen Y, Crichton ML, Headon DJ. The developmental basis of fingerprint pattern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Cell. 2023 Mar 2;186(5):940-956.e20. doi: 10.1016/j.cell.2023.01.015. Epub 2023 Feb 9. PMID: 36764291.
[8]. Adenowo TK, Dare BJ. Digital and palmer dermatoglyphic; A bio-indicator for intelligence quotient. J Basic Appl Res. 2016;2:313–9.
[9]. Tharay N, Nirmala S, Bavikati VN, Nuvvula S. Dermatoglyphics as a Novel Method for Assess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 in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t J Clin Pediatr Dent. 2020 Jul-Aug;13(4):355-360. doi: 10.5005/jp-journals-10005-1793. PMID: 33149408; PMCID: PMC7586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