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海南的山野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瓜——形似孩童爱吃的彩色泡泡球,比玻璃弹珠大些,红白条纹密布,从外观上看,可爱有趣。这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什么瓜?这种瓜,能吃吗?

这就是双轮瓜。

双轮瓜属于葫芦科毒瓜属,是葫芦科大家族中的一员,是名副其实的瓜类,和大众餐桌上常见的甜瓜、葫芦、黄瓜、西瓜、冬瓜等,都有着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

这种奇怪的果子在大城市少见,但在山野多处自由生长。每年入秋,双轮瓜便开始结果了。未成熟的果实呈现黄绿色,夹杂着白色的竖条纹,像一个个迷你西瓜。等到果实成熟,果皮上的黄绿色便逐渐转为鲜红色,很是诱人。

这就是双轮瓜最特别的地方。一个个浑圆的小果儿色彩鲜明,好似警戒色一般,让人不由自主地对它提高警觉,不敢轻易去碰触,其实摸几下或把玩一会儿是毫无问题的,只要不把它吃进肚里,就不会有事。

因为,双轮瓜是有毒的!

出乎意料,不同于其他食用瓜类,有着厚厚的中果皮构成的果肉,双轮瓜并不是“实心”的,轻轻一捏,很快就瘪下去。剥开一个双轮瓜的果皮,不见果肉,只有三两个裹着白色浆肉的卵形种子。

双轮瓜别名“毒瓜”,果实和根有剧毒。若吃下成熟的果实,会引发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幼童生食熟果10余颗后,引起头痛、呕吐、腹泻、痉脔;猪及牛羊等家畜食少量果实;造成呼吸困难、抽搐,严重时甚至死亡。

所以,在外偶遇双轮瓜,一定要收起好奇心,千万别吃!!!

怀有致命之毒,双轮瓜自认不讨喜,成长自然无人照拂。形色匆匆的旅人不会停下脚步为它们浇水灌溉,忙于耕种的农户无暇为给它们除草施肥。它们却自得其乐,生机盎然,纤细的枝蔓匍匐延伸,在山野间平添了几分俏皮的艳色。

注:内容参考海南日报等,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