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物理实验竞赛市级决赛成绩揭晓,松江区表现优异,有1名学生荣获市级一等奖,6名学生获得二等奖,12名学生获得三等奖,获奖总数在全市16个区中名列第五。此外,松江二中的蒋晨熙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松江一中和华政附高两所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学校奖”。

      上海市青少年物理实验竞赛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竞赛内容聚焦于应用物理知识,以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为主导。其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探究活动,磨练动手操作与实验技能,并提升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科学精神。

      本届竞赛以“改变世界的物理学”为主题,自2024年9月启动以来,便吸引了上海市16个区共计5500余名高中生的热烈参与。在广泛动员下,松江共有7所学校的298名高中学生踊跃报名参赛。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在初赛阶段,各参赛学校进行了物理实验理论测试(闭卷形式)。

      在复赛阶段,全区29名入围选手在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创实验室进行了物理虚拟仿真实验上机操作。

      在决赛阶段,选手们来到同济大学进行物理实验设计、操作以及与评委的互动答辩。在整个竞赛活动期间,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精心组织了线上物理实验竞赛的通识培训,并安排各校物理教师为参赛学生进行赛前辅导,辅导内容涵盖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等高中和大学普通物理的实验内容。

      此次竞赛的成绩不仅是对松江学子物理素养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对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大鼓舞。通过这一系列紧张而富有挑战的比赛,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展望未来,松江区的青少年们定能在更多科技舞台上绽放光彩,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学生参赛感悟

松江二中 章徐诺同学的参赛感悟:

      我有幸参与了今年上海市青少年物理实验竞赛并获得了市级一等奖,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既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试炼,也是一次个人能力飞跃的宝贵契机。

      初赛以笔试形式展开,旨在检验我们对校内物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适度延伸。经过对课本内容的系统复习与适度预习,我自信能够应对自如,当然有一些课外物理知识的积累会更好。这一轮复习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为后续的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复赛则转变为虚拟实验操作,要求我们在虚拟环境中展现实验技能。赛前,我认真研习了官方提供的实验教程,然而比赛中遭遇的实验项目却是我未曾触及的全新领域。尽管初见之下略显复杂,但得益于题目中提供的大致步骤指引,结合我已有的物理知识与逻辑推理能力,我逐步厘清了实验原理。虚拟实验平台的操作相对直观便捷,使我得以较为顺畅地完成任务。至于决赛,则融合了面试与实验设计两大板块。面试部分采取小组讨论形式,要求我们构想并阐述一项未来发明的设想,同时还需应对其他小组的提问。这一环节虽时间紧凑,却侧重于清晰表达创意,而非繁琐的公式推导。实验设计环节则要求我们亲手操作,解决给定的题目。在此,灵活开放的思维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如何最高效地利用手头材料。

      此次竞赛不仅助我系统地回顾并巩固了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提升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勇于面对挑战、独立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找破解之道的精神与方法。

  华政附高 石宇轩同学参赛感悟:

      在得知上海市青少年物理实验竞赛的消息后,我满怀憧憬地报了名。为了参赛,我精心梳理了高中物理实验知识,并预习了部分大学物理实验内容,最终顺利晋级复赛。

      复赛以电脑模拟实验的形式进行,在陆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迅速掌握了所需软件的操作技巧。复赛当天,虽然遭遇了软件安装和数据上传的突发状况,但幸运的是,技术人员及时介入,问题得以迅速解决。模拟实验要求我们测定导热系数并使用游标卡尺,而高二的物理课程恰好涵盖了游标卡尺的学习,这让我信心倍增,最终成功晋级决赛。我在前往同济大学参加市级决赛的路上,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为松江争光。决赛的任务是利用现有材料实现降温效果。我构思了一个压缩机模型,然而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温度始终难以降低。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我注意到考场提供了锡纸。于是,我灵机一动,尝试将锡纸融入设计之中,果然,温度有了明显下降。接下来的环节是小组辩论,主题为“如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在太空中旅行”。我首先提出了利用光子动量、太阳帆的构想,即太阳光发出的光子照射到帆面,通过太阳风推动航行。然而,对方同学立即提出质疑,如果没有太阳怎么办?我回答:“太阳光无处不在。”但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可能不够严谨,因为在深太空环境中,太阳光的照射可能并不稳定。回到学校后,我与陆老师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并了解到了“霍尔推进器”的概念,这无疑拓宽了我的视野。

      最终,我荣获了上海市青少年实验物理竞赛的二等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需要我们勇于探索、敢于试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迈向成功。

撰稿丨高继光           编辑丨谢晟颖

初审丨方敏芝           复审丨鲁勤

微信号丨sjqhdzx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