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6日,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举办“智汇互联”第九期产学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未来空间产业赋能融合创新”为主题,杨浦区科经委、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华为混合云、百度智能云、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上海联通北区分公司、中国电信中国通服、上海春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光巍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军崇谷科创园、上海杨浦区国防科技协会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各方共同探索如何进一步提供全面的低空信息服务,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完善低空信息服务体系,提升未来空间领域发展的智能化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空间创新应用,挖掘动员潜力,增强战略合力。
区科经委介绍未来空间领域政策现状、杨浦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优势以及政策实施情况分析等内容,鼓励更多优质未来产业企业集聚杨浦。
华为混合云产品经理孙英浩介绍了华为云地图服务和深圳合作案例。该平台是安全高效的数字孪生平台,集时空数据生产、融合、使能服务于一体。华为将拓展云地图服务应用,优化算法提升数据生产精度与效率,深耕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领域,推动城市数字化变革,助力智慧城市网络建设规范。
百度智能云政企事业部总监郭道川分享其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特别在低空智能交通管理、飞行器智能调度方面的应用探索,展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低空飞行航线规划、提升飞行器自主飞行能力,为打造安全、高效的低空智联网络贡献智慧。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丁菲着重介绍其高精度定位技术优势,展示如何为低空飞行器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确保在全域连续覆盖的低空飞行航线中,飞行器能够实现精准导航与安全飞行,为低空经济活动提供可靠的位置信息保障,助力完善低空信息服务体系。
上海联通北区分公司和中国电信中国通服上海信产软件与信息安全测评实验室分别从通信网络保障与信息安全测评角度出发,分享如何构建稳定、高速的低空通信网络,保障低空智联网络的通信质量,以及如何确保低空经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防范各类网络安全风险,守护低空经济的信息安全防线。
上海军崇谷科创园王江总经理介绍近期工作情况,包括成立低空经济专委会,搭建交流平台,与上海融通地产共建产业园,夯实产业根基。科创园计划着重解决应用场景安全问题以及开展无人机飞手培训,为行业输送人才。
上海杨浦区国防科技协会秘书长吴琼介绍了国防科技协会发挥桥梁纽带、参谋助手、服务企业的功能。同时,分享了在政策领域、技术领域、基础设施以及空运安全等方面协同发展的前景。
上海杨浦区国防科技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薛玉磊博士表示,当下低空经济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技术迭代加速,要做好通信链路和导航链路安全问题,提议成立黑科技实验室,筑牢数据信息安全底座。
上海春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彬然表示,创新是春蛙科技立足市场的关键驱动力,公司聚焦低空经济智能化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精准定位、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
上海光巍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五角场双创学院孵化企业,表示通过此次交流会,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参与此类活动,宣传推广公司各类创新研发项目,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更智能储能途径,推动新能源在低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低空经济的环保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周喆副教授表示,学院在自组织传感网、边缘云、数字孪生等研究方向积累深厚,在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等领域研究能力名列国内前茅。希望可以为空天网络落地杨浦区赋能,为杨浦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创新血液,助力杨浦区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领头羊。
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张奇表示,团队致力于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同时优化低空管理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严剑峰教授表示,要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挖掘并充分利用未来空间等领域企业的动员潜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国防动员的实际效能,从而,助推新兴产业赋能协同创新。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力学研究所副教授孙槿静分享在飞行器动力系统优化、新能源动力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低空飞行器的高效、环保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为低空经济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郭淼现副教授表示,学院将全力发挥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深厚学科优势。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交流活动后,区科经委、园区、协会、企业代表与高校老师们热情互动,围绕行业趋势、未来合作方向深入交流,探寻携手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为助力杨浦未来空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是华为云与同济数字城市研究院共建的创新平台,旨在结合杨浦的区位优势,以政产学研多方协同为抓手,通过场景与技术双轮驱动,致力于以场景赋能从城市数字化到全域数字化的转型新路径,联合区内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开展模式、场景、技术多维度创新探索,依托杨浦数据智能底座平台,为场景需求与技术成果搭建“最后一公里”的直通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