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渐远,瑞蛇将至。蛇,是传统文化中龙的主要原型,被称为“小龙”,常常与智慧、长寿和吉祥联系在一起。

自然界中,蛇类,是天然的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在中国文化中,蛇的自然行常常会与美好寓意结合在一起,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蛇的蜕皮过程象征着变形和重生,因此被视为转变和更新的象征;蛇的生存策略和捕食技巧则寓意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智慧和灵活应对挑战。



那蛇蜕皮的过程是怎样的?
蛇的皮肤和鳞片又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呢?
蛇类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这些蛇类的基本习性和特点,大家了解多少呢?
本次讲座,将揭秘蛇的“衣”、“食”、“住”、“行”,带领大家更好地理解蛇类的生态需求,了解它们在文化和生态中的独特地位和意义。
园艺大讲堂
《蛇年说“蛇”》
活动时间:1月12日 13:30-14:30
主讲嘉宾:韩似钢
参加对象:6岁-15岁亲子家庭,欢迎成人自然爱好者
活动费用:活动免费
主讲人介绍:
从事蛇类饲养繁育工作20余年,致力于园内蛇类种群的繁殖、存续和壮大,成功繁殖网纹蟒、缅甸蟒、眼镜蛇等多种蛇类。
活动地点:
上海动物园科普大讲堂(非游览区,近地铁10号线上海动物园站1号门)。从东门根据名单入园,仅限参加讲座,不能直接游园。
入园后前行约100米见路边标志即到。
参与方式:
报名入口
扫描二维码报名
没有报上名也不用着急~
可上抖音搜索上海动物园,观看线上直播!
文:张姝
图:韩似钢 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