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科协纺织委

 特约专栏 第四十一期

特征简介:

木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生态纤维,源于锦葵目木棉科几种植物的果实纤维,附着于木棉蒴果壳体内壁,由内壁细胞发育、生长而成,类似棉花状纤维。木棉纤维一般长约8~32mm、直径约20~45μm,它的细度仅有棉纤维的1/2,中空率却达到80%以上,保暖度是棉纤维的2-3倍。木棉是自然界中比重最小、中空度最高、支数最细、保暖性最好的天然纤维,因此一直就有“软黄金”和“树上羊绒”的称号。木棉纤维具有光洁、抗菌、防蛀、防霉、轻柔、不易缠结、不导热,生态、保暖、吸湿性强等特点。

木棉纤维的密度低、质量轻,且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特有的中空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纤维的两端封闭,形成静止空气层,能够快速吸收和释放水分,进一步增强了其保暖效果及干爽特性。

木棉纤维优缺点:

木棉优点:

1、保暖性好:由于木棉纤维的中空度高,且两端封闭,形成静止空气层,因此具有极佳的保暖效果。

2、吸湿透气:木棉纤维能够快速吸收和释放水分,保持肌肤的干爽舒适,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助于调节体温。

3、柔软舒适:木棉纤维的质地柔软细腻,触感舒适,适合用于制作贴身衣物和床上用品。

4、环保可降解:木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

木棉缺点:

1、强度较低:与一些合成纤维相比,木棉纤维的强度较低,容易受损,易落絮。

2、抗皱性差:木棉纤维制成的衣物容易起皱,需要经常熨烫。

3、可纺性差:木棉纤维短8-30毫米,质地轻,纺纱过程短絮易蓬飞污染环境。

4、纤维加工:对木棉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如染色、纺纱等。要有一定技术基础攻克困难的能力。

5、价格较高:由于木棉纤维的产量有限,且生产过程相对复杂,因此价格较高。

木棉纤维应用:

木棉纤维因其独特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1.中高档服装家纺面料:木棉纤维可与棉、粘胶或其他纤维素纤维混纺,制织光泽和手感良好的服装面料。例如,木棉和棉混纺织物,木棉含量30%~50%木棉填充材料,由于其轻盈、保暖的特性,木棉制作无纺絮棉用于保暖棉衣,背心,棉裤,可堪比羽绒保暖服装。

2.被褥、床垫、床单等家纺产品:木棉纤维因其保暖性和轻柔性,被广泛用于制作被褥、床垫、床单等家纺产品。

3.旅游娱乐用品:木棉纤维是最好的浮力材料,用它制作的被褥很轻,便于携带,在海边湖边旅游者可以躺在木棉褥上漂浮、做日光浴。

4.隔热和吸声材料:木棉纤维可用于房屋的隔热层和吸声层填料。德国Dresden技术大学开发的木棉一毛复合隔热保暖建筑用材料,试验证明比单独的毛纤维隔热材料有更好的吸热性和热滞留性。

5.救生衣等水上救生用品:木棉纤维因其浮力效果最佳,木棉纤维块体在水中可承受相当于自身重力20~36倍的负荷而不下沉,是制作救生衣的理想材料。

6.吸油材料:木棉纤维是最早使用的吸油材料之一,可吸收约30倍于自重的油,是聚丙烯纤维的3倍,对植物油、矿物油都能吸收。以及厨房洗涤毛巾用品。

7.木棉医疗用品:木棉纤维的纯净性和吸湿性使其成为制作医用棉球、绷带等医疗用品的理想选择。

木棉纤维因其天然、环保的特性,很多企业尝试用现代纺纱技术开发生产木棉产品,但因为木棉纤维轻、细、短、脆等原因,成纱难度极大。木棉纤维采取聚绒纺、包芯纱、包缠纱线工艺和无纺填充材料,开发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便利,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约撰稿人

 

王锦麟,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第一丝织厂付厂长,厂长。1996年中意合资埃迪尔丝绸公司付总经理。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生丝公司技术总监。上海爱宕(日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爱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主导德国干法腈纶纤维在国内市场运用。

1985年全国首家引进日本喷水织机,并组织技术改造国产化,建立上海示范工厂。

1996年主管与意大利合资建立丝绸大型企业,技术领先至今。开发数码技术运用丝绸织造生产,改造传统行业生产。

主导德国干法腈纶纤维在国内市场运用。

2003年代开发数码技术运用丝绸织造生产,改造传统行业生产。

2014年开发再生涤纶纤维及运用。

80年代获上海市技术改造先进企业,丝绸公司先进个人奖。

2000年获嘉兴市十大技术改造先进个人。

2014年获上海市总工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二等奖。

2021年获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全国老科协先进工作者。

获上海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技术咨询先进个人。

编辑  |  戴  璐

审核  |  段  玲

场馆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澳门路150号

咨询电话:(021)62996969-101

开放时间:周二~日 9:30~16:00(周一及春节闭馆)

交通信息:轨交13号线(江宁路站1号口),公交105、76、64(昌化路澳门路站)

Add: No.150,AoMen Rd,PuTuo Dist,Shanghai,P.R.C

Tel:(021)62996969-101

Open: 9:30-16:00 (exp.Monday &Spring Festival)

Metro: Line 13(Jiangning Rd)

Bus: No.105,No.76,No.64(Changhua Rd,AoMen Rd)

点击右上角“…”,与更多人分享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