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心吧?”妈妈满心期待地问着刚放学回家的小明。

小明低头想了想,小声回答:“有点不开心,同学们说我发音有点…嗯…‘特别’,他们有时候听不懂。”

妈妈心里咯噔一下,新学期的开始,本应是孩子自信满满展现自我的时刻,怎么发音问题还成了个小障碍呢?

别急,今天湖南省康复医院就来聊聊这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小秘密”——功能性构音障碍。

一、功能性构音障碍:孩子语言路上的“小石子”

想象一下,孩子的发音系统就像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每个音节都是一辆小汽车,需要准确无误地驶向目的地。而功能性构音障碍,就像是这条路上偶尔出现的小石子,让某些小汽车(音节)跑偏了道,导致发音不清晰。

比如,小明想把“哥哥”说清楚,结果变成了“dede”,这就是典型的发音替换现象。

二、症状大盘点,你家孩子中招了吗?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症状五花八门,但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供捕捉。比如:

1.发音替换:就像小明那样,把“哥哥”说成“dede”。

2.发音遗漏:本该发出的音,孩子却悄无声息地省略了,比如“西瓜”变成了“西wa”。

3.发音歪曲:音节的发音方式不对,听起来怪怪的,像是“兔子”被说成了“肚几”。

4.语速缓慢:孩子说话慢悠悠的,好像每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敢说出来。

三、原因揭秘:为何会“发音跑偏”?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原因并不单一,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1.脑部发育:孩子的脑部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可能还在“磨合期”,没有完全成熟。

2.口腔肌肉力量:就像举重运动员需要强壮的肌肉一样,发音也需要口腔肌肉的精准配合。如果肌肉力量不足或协调性差,发音就容易出错。

3.听力问题:如果孩子的听力不够敏锐,就无法准确模仿和辨识声音,进而影响发音。

4.语言环境:家里方言混杂、语言环境复杂,也可能让孩子在发音上感到困惑。

四、治疗建议:携手并进,共克难关

面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家长无需过分焦虑。专业的语言治疗师就像孩子的发音“导师”,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比如:

1.口腔运动训练: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口腔运动练习,如舌头伸缩、唇部闭合等,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2.发音模仿游戏: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发音,让学习变得有趣又有效。

3.家庭辅助练习: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玩“你说我猜”等游戏,既增进亲子关系,又锻炼孩子的发音能力。

五、家长的角色:最坚实的后盾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时间。同时,保持与语言治疗师的紧密沟通,了解孩子的进展,共同为孩子的发音清晰努力。

新学期,新起点。让我们携手并进,帮助孩子们克服发音障碍,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加油,宝贝们!你们的声音,终将响彻云霄!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康复医院 郭晶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