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青浦女性” 可以订阅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仅仅通过说教和强制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善用“停工期”给大脑充电

许多家长认为,学生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然而,心理学家的一项观察实验却发现,放学后先玩半小时再写作业的孩子,其学习效率明显高于那些放学后立即开始写作业的孩子。

这是因为,经过一天的学习,孩子的大脑已经处于疲劳状态。此时再强迫其继续学习,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1.png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停工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玩耍、运动或与家人朋友交流。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的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还能提高后续学习的效率,让孩子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巧用“德西效应”

激发内在动机

“德西效应”指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从而减少其内在动机。

当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如果家长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可能会让孩子将学习视为一种获取奖励的手段,而非出于内在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家长应避免过度使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学习,而是通过表扬、鼓励和支持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2.png

例如,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完成一项任务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认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三、运用“间隔效应”

提升记忆效率

“间隔效应”是一种记忆现象,它指的是将学习知识的过程分布在多个分散的时间区间里,能够更好地回想起这些知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采用间隔重复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后,可以安排一段时间(如几小时、几天或一周)后再进行复习和巩固。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避免遗忘和混淆。

3.png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进行关联记忆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培养成长型思维

勇敢拥抱挑战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心态。它认为人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成长型思维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首先,鼓励尝试新事物。让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孩子能够积累经验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png

其次,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

最后,树立榜样。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树立榜样,展示成长型思维的力量。例如,当自己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可以积极面对并寻求解决方案;当取得进步和成就时,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来激励孩子。

通过这四个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同时,这些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上海家长学校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浦女性”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