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让欧洲人“炸锅”了:欧盟批准将一种虫子的粉末加入面包、果酱等食品中,最高含量可达4%
看来,未来欧洲人可能会吃到真·虫子面包了……
来源:老王讲糖@bilibili
这种虫子的学名叫做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俗称“面包虫”。从宠物饲料到人类食品,黄粉虫为何能逆袭成“超级食材”?
本文含有大量面包虫特写!
怕虫请做好心理准备!
面包虫的“童年”
看起来像蠕虫的黄粉虫,其实既不是蚯蚓,也不是蚊蝇幼虫,而是一种甲虫的幼虫。它属于鞘翅目、拟步甲科、黄粉虫属,名字中的“黄”和“粉”正是对它外观的生动描述:
来源:Mnolf

“黄”:幼虫身体呈金黄色,尤其在光照下格外显眼。

“粉”:幼虫体表覆盖一层细密的粉状物质,加上它们常生活在面粉、麦麸堆中。

覆盖着“粉”的黄粉虫

正如它的英文名“Mealworm”,“Meal”指谷物粉(如面粉、麦麸),“worm”指其幼虫形态。
在自然界,黄粉虫喜欢在黑暗的地方安家,比如粮仓、饲料堆或腐殖质丰富的环境中。它们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幼虫期:长约2.5厘米,身体黄褐色,主要以谷物、麦麸、蔬菜为食。

成虫期:长约1.5厘米-2厘米,变成一只黑色外壳、有翅膀和腿的甲虫。

注意!面包虫幼虫的生命力极强,耐干旱、耐低温。如果你在家里的面粉中发现它们,那可能意味着卫生条件需要改善了!
面包虫的“亲戚”们
面包虫所在的拟步甲科 Tenebrionidae 是鞘翅目下的一个大科,全球有超过2万个物种。它们的成虫多为黑色或暗棕色,触角11节(少数种类10节),多数种类的前胸背板横宽且侧缘明显
拟步甲科的很多幼虫都神似面包虫
来源:Kamiński, M.J., Lumen, R., Kubicz, M. et al.
据《上海昆虫名录2024版》(点击此处查看),上海分布有拟步甲科昆虫47种,其中还有以100年前以上海为模式产地发表的物种。
萨氏朽木甲Allecula savioi Pic, 1925.
来源:听见万物小程序@华莱士翻可乐
此外,上海地区较常见的拟步甲科昆虫,还有弯胫大轴甲、隆线异土甲等。
弯胫大轴甲
来源:听见万物小程序@张奕蕾
来源:听见万物小程序@kurt
这些“亲戚”们虽然不如黄粉虫出名,但在生态系统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发现上海昆虫,你也可以拍照上传小程序!
面包虫的“职业”:
从宠物饲料到人类食品
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许多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就会捕食昆虫,因此,人们也把昆虫作为宠物饲养、水产和家禽养殖中的添加饲料。
幼虫期的活体面包虫,能激发捕食者的食欲,凭借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营养价值,成为许多动物的“美味佳肴”:

鸟类:鹦鹉、金丝雀、文鸟等

爬行动物:蜥蜴、龟类、蛇类,

小型哺乳动物:仓鼠、豚鼠、刺猬;

观赏鱼:龙鱼、锦鲤、热带鱼

昆虫:螳螂、蚂蚁。

来源:Bilibili@等待戈多的少女

特别提醒,购买和饲养异宠应遵守国家海关相关法律法规哦!法规链接点这里

在家禽养殖中,面包虫也被用作蛋白质补充饲料,帮助鸡、鸭、鹅、鹌鹑等提高产蛋率和生长速度。
除了面包虫,拟步甲科还有一种黑粉虫Zophobas morio(俗称大麦虫),幼虫体长可达 5-6厘米,体色为深褐色至黑色,也是常见的饲料昆虫。
大麦虫
许多昆虫早就开始被人吃了……
其实,不必因为恐虫而特别抵触食用虫虫们。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昆虫作为一种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脂肪量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素,而且养殖效率极高
不仅饲料转化率比猪、牛、鸡等传统畜禽更高。而且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占用空间小。更重要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环保效益显著
黄粉虫产业的养殖间
图片来源:老王讲糖@bilibili
目前,全球已有500多种昆虫可用于饲料开发,包括黄粉虫、黑水虻 Hermetia illucens 、大麦虫 Zophobas morio 、蟋蟀 Acheta domesticus 、蚕蛹 Bombyx mori 等。
有研究显示,昆虫蛋白不仅富含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几丁质、抗菌剂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免疫调节、降血脂等多种功能。
蟋蟀加工后的粉末制成的蛋白质能量棒
来源:Mateus S. Figueiredo
而且昆虫被世界各地的人民当做食物,也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可食用昆虫有3000多种,包括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昆虫。
北京街头的昆虫食物
来源:Ven. Rangama Chandawimala Thero
尽管昆虫蛋白潜力巨大,但许多人仍难以克服“吃虫子”的心理障碍。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昆虫或许将成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救星”之一。
面包虫还能“吃”塑料?
除了作为食物,面包虫还有一项“隐藏技能”——降解塑料。

降解过程:

通过咀嚼将塑料碎片化成小颗粒👉唾液中的酶进一步促进塑料的分解👉肠道中的微生物则将塑料降解为低聚物和小分子👉通过排泄物排出。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军

这项技能让黄粉虫等生物降解昆虫成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热点,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常见塑料昆虫降解的残留产物
来源:张军.常见塑料的昆虫降解研究进展[J/OL].应用化工.
从宠物饲料到人类食品,从蛋白质来源到塑料降解,黄粉虫正在多个领域展现其独特价值。
虽然“吃虫子”对许多人来说仍是一个挑战,但不可否认,昆虫正在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或许,未来的某一天,黄粉虫也会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
我的好网友,来一勺吗?

作者  余一鸣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副研究馆员

策划制作
科学审核: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博士 彭中
策划&责编:一星期
审校:张雪容、余一鸣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版权图库等

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如需转载原创图文请留言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