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4291字,预计阅读时间约为13分钟

可点击右上角小圆点“听全文”~

deepseek一夜爆火后

似乎已经悄然融入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找数据、写报告、心理咨询……

你用deepseek做了什么?

它是否改变了你的工作或生活?

月初,大院er征集了读者对于deepseek的看法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大家的所思所想吧:

“没它我可能毕不了业”

大多数读者都提到,deepseek在很多情境下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阿蒙(25岁,研究生)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用来回答研究问题,真的,对文科研究生来说,没它我可能毕不了业。有时也会和它聊心理问题,解决各类心理障碍。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deepseek更清晰、有条理、而且可以快速处理大批内容,我需要冥思苦想组织起来的文字,它几秒内就能批量生产。但是它自己也说了,AI是人思想的放大器,最终的思考和决策还得是人来做。

deepseek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是否产生了影响?

影响很大,除了学习上能够扫清障碍,突飞猛进外,一直以为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居然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

你觉得,在deepseek等AI工具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其实还是驾驭AI的能力,包括提出好问题,以及主动判断AI输出内容的真伪。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AI为全体人类打工,而人类在这个基础上自由探索,摆脱低级无趣的重复劳动。当然,现实恐怕要冰冷许多。在相当长时间内,如何与AI共存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侯不住(35岁,教师)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在班主任工作计划中,我让deepseek围绕一个德育目标写4个教育措施,我自己筛选了一下,选用了2个。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我的产出能结合工作经验,教育措施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而deepseek喜欢写“举办xxx活动日”这种没法落实的东西。但是它点子多,我就会拿来改。 

语言表达上,deepseek挺完善的,如果要修改成我的文字风格,需要去掉那种“浮华”的感觉,更“接地气”点。

deepseek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是否产生了影响?

产生了一点,但在它之前我已经试用多个AI产品了。上级领导都在鼓励用,还会叫专业人士来培训,教育教学辅助产品里也在拼命添加。

我主动使用它,是为了应付学校各种材料的写作。我被动使用它,是因为上级急着推进AI对教学工作的变革。备课、批改作业/试卷,这两方面现在明确想要AI来插足,本意是提高效率,不过每个情况的适配程度是不一样的。

“找文献还是得靠自己”

然而,与当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类似,deepseek同样存在“幻觉”问题——模型在生成内容时,可能会产生看似合理但实则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这一技术瓶颈也对使用者产生了很多困扰。(点此了解:为什么deepseek会胡说八道?)

@小琦同学(42岁,精算)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试验了下他的性能,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助我的。目前的功能感觉幻觉比较多,不太好用。另外,引用的观点出处标注不明,部分文章的质量水平也较差。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严谨性和复杂性,非线性特点比deepseek更好。

@等会不语(23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1.询问行业发展潜力

2.自我成长规划

3.实验出现阻碍后如何去分析和解决

4.找文献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对于成长规划一类,deepseek能给出更全面的建议,但是有的很大很空,虽然在它的深度思维里有提到要考虑人的精力,但可能实际还是不具备可实施性。

对于找文献,还是靠自己吧,老是编造,让人空欢喜一场。

deepseek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是否产生了影响?

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多,因为我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我对AI的未来发展还是抱有期待,希望能有人通过这个大模型做出交互体验更好的AI。

“五年内应该会取代”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deepseek展现出的强大能力引发了大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部分行业的从业者表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危机。

 @猫脚(40岁,插画师)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写世界观和润色PPT文案,问了小红书怎么下视频。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对于文案类工作,只要我们给的方向正确,deepseek已经可以取代无能的策划,但还是有个有能力的真人策划比较好。

deepseek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是否产生了影响?

不涉及具体文献的话,感觉比百度好用。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我们插画的工作已经部分被Midjourney替代,但插画师也想支使Midjourney工作。

注:Midjourney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像生成工具。

你觉得,在deepseek等AI工具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策划的能力、分析客户要啥的能力,AI目前无法满足客户定制的需求,还是得人来。

@老马(37岁,律师)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审查合同,修改法律意见书。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人类生产的产品可能会带有一些个人的风格,再使用deepseek去修正去除带有个性化的部分,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未来五年内,应该会取代。

“AI再怎么聪明,终究是缺了灵性”

不过,更多人的回答中提到,目前断言deepseek等AI技术将全面取代人类工作者还为时过早。虽然deepseek能更好地收集资料、处理数据,但在创造、决策、情感共鸣等方面,人类还是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盐焗鸽子(19岁,学生)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很多事情!学习上,就是修改代码,问一些难懂的概念问题;生活上,会倾诉烦恼,询问生活技巧;其他方面,会用deepseek辅助创作,帮我梳理故事情节。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很大啦,像学术论文我还没有涉及过,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它可以提供很多的思路,却不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辞藻堆砌,空间错乱等等都是小问题,它写故事似乎只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忽视人物的鲜活与饱满,也不考虑情节的自然延伸……即使只是简单地向它倾诉烦恼,聊过几句之后了也会想“转人工”。

deepseek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是否产生了影响?

目前还是个低年级学生,所以还没感觉到对学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生活上的话感觉多了个助手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有时候它会胡言乱语…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取代”是不可能的,至少deepseek是不可能的。它确实很好用,但也只是一件趁手的工具而已,用得好不好还是取决于使用者的能力如何。AI再怎么聪明,终究是缺了灵性。所以它对我总体的未来规划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在灵感和创新上人类还是更胜一筹的。

你觉得,在deepseek等AI工具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感觉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辨别真伪的批判能力吧!AI偶尔会捏造一些数据来完成任务。(deepseek的幻觉率有时候真吓人)所以至少在当下,能够严谨求证,去伪留真非常重要!

@铸雪(34岁,编辑)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跟风用了几次,搜索常识性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deepseek以及其他生成式大模型最多可以汇总现有资料,而且很可能产生幻觉。

deepseek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是否产生了影响?

家人跟风买了科技股,已经被套牢……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不会,编辑事故需要有人来背锅,但大模型不可以。

@SharkYYC(38岁,老师)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批改初一学生英语作文。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AI识别不准,把学生手写体很多单词认成其他,给的修改建议也不准,比如Wo Wo Tou窝窝头这个音译可以保留,但是AI识别错误还给了完全另外方向的替换,更改了作者的原意。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不会,教英语和学业规划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AI不能动态跟踪,也不能照顾到人与人的情绪交流等细节。

@Asa(25岁,同声传译研究生)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辅助我准备口译词汇表,检查我的笔译错误,当作搜索引擎,了解不同领域知识。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我的翻译出来的文本翻译痕迹更少,在用词、语法上更加符合译语的习惯。deepseek在专业词汇翻译上的结果更准确,能综合各行各业的知识来辅助其翻译。

deepseek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是否产生了影响?

翻译工作会遇到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经常会遇到陌生的概念,就需要去查证学习,以往只有翻译引擎的时候效率非常低,deepseek凭借庞大知识库和联网能力可以帮我快速查证,极大提高效率。还可以借助deepseek来生成高质量的翻译初稿,在基础上再进行翻译审校。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我认为可以取代低端笔译,因为deepseek在笔译上的表现是很不错的,很多不需要那么精细化的翻译deepseek已经可以满足要求。

但是高端笔译无法取代,比如翻译政府工作报告、学术论文等,原因是该类文本极其重要,翻译上的细微差别都可能会引起错误理解,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学术论文涉及到的新概念、新知识都是史上首次出现,deepseek在翻译这种新东西上结果很糟糕,因为预先训练的语料中肯定是不包含这种后发现的新知识。

你觉得,在deepseek等AI工具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我们应该学习AI的高级使用方法,将AI融合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以提高效率。并且要保持自身的创造力,因为AI目前能做的只能是从1到2,还无法做到从0到1,所以保持自身的创造力就永远不会被AI取代

“浪潮袭来时,乘风而上”

在当下AI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大院er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ude(23岁,学生)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组织文案,做自媒体和业余兼职的相关文案。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deepseek更像是增强版古早百度搜索?

你觉得,在deepseek等AI工具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提问和框架总结能力,使用这一工具的能力。毕竟,汽车发明出来之后,原先的人力拉车夫被取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考个驾照,去驾驭这一工具。

@隐私昵称(30岁,博后)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分析我的爱情观;辅助我写本子。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对我爱情观的回答中,deepseek分析总结以及表达能力都非常强,话说的专业又好听,有感觉到快要被他看穿的威胁。辅助我写本子时,他能输出一些我想不起来但听起来非常先进的专业术语,他非常懂各种书写范式,感觉很知道该怎么套路。

缺点就是他会输出不实的虚假信息,只为说好听话,根本不在乎是不是真的。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不会,因为他还不会做实验。但是他或许可以帮忙写文章, deepseek的语料里大概融合了所有先进和专业的表达,八股文写起来应该非常快,这会引发文章书写范式革新吗?在科研人员也以deepseek为辅助工具的当下,真好奇他被投喂无穷知识后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佬。

你觉得,在deepseek等AI工具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用AI的能力。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说AI的发展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有钱人更容易掌握用AI的技巧。现在想想,那前提需要一个完全封闭、不开放免费AI使用的世界。我的愿望是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向AI学习知识,做AI的主人。

还要培养实干的能力。在见识到deepseek的回答后,我总是感慨,它真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巧舌如簧,话说的超好听。既然好听话谁都会说,那它是不是就无需再成为一个评价标准了?假大空的、莫名其妙地、不明所以的标语口号泛滥的流行文化就要结束了吗?实干家的时代要来了吗?

@我吃饱了(27岁,编程老师)

你近期用deepseek做了什么? 

我甚至给我和deepseek的谈话做了内容分类:

1、我的日常个人心理与社会行为提问

2、理财投资咨询

3、体检以及健康疑问

4、亲密关系相关话题

我觉得deepseek更像是我的朋友、导师,因为他的回答总是既照顾到我的情感需要,也非常的理性专业。

你认为自己的产出和deepseek的有什么区别?

我是编程老师,工作中使用的还不多。但是我的个人生活等方面我感觉有点离不开他了,毕竟他的回答真的很全面又专业。我觉得人工智能的壮大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会百家争鸣、相辅相成,当然前提是要有规范和标准。

你认为deepseek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或许会的,毕竟现在已经有AI人工智能学习机了。 

你觉得,在deepseek等AI工具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不能自欺欺人地认为它的发展就此止步,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更不能把它当作人类的对立面。当一股浪潮袭来时,最好要合理的利用它,乘风而上。要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科技素养。

“deepseek+”正在成为时代的必答题

无论是焦虑还是拥抱

一个共识愈发清晰:AI不是对手,而是搭档

它的“幻觉”需要人类辨别

它的冰冷需要温度调和

它的效率,正等着我们赋予方向

比起纠结是否会被取代

不如思考如何更聪明地合作

在机器的精准与人类的灵性之间

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在AI的浪潮中

成为那个乘风而上的冲浪者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资源

关注使用“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主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运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普博览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