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科普 · 水稻苗期病害】
稻种消毒:病害症状不同,使用包衣药剂有所差别
稻苗生长过程中,各种病害活动频繁,胁迫稻苗健壮生长。从发芽后不久枯死的恶苗病,到成簇、成片死苗的立枯病,再到叶蔫卷筒绿枯的青枯型烂秧病,每一种病害都有其各自的症状和规律。
苗期发生的病害,其病原各异,包衣使用的杀菌剂也有所不同。应用科学的种子包衣措施,不仅能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还能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发病前用药预防或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上述病害的关键环节。
恶苗病的预防
水稻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选用0.6%咯菌·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500—2500克,或27%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335—500毫升,进行种子包衣。也可在水稻催芽前用480克/升氰烯·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6000—8000倍浸种。
立枯病的预防
播种前,使用内吸兼保护性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比如每100千克稻种用16%福·甲·咪鲜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700—2500克进行种子包衣,药剂、稻种、水之比为1:40—60:0.6。包衣方法为取一块厚塑料布,加入稻种,药剂和水混匀后倒在种子上,来回翻拌稻种,直至每粒种子都均匀着药后,阴干48小时以上,待药膜固化后再浸种,可兼治水稻恶苗病。或用0.8%精甲·戊唑醇种子处理乳剂进行拌种,药种之比为1:25—1:75。拌种后的种子要阴干2—3天,等药膜固化好后再浸种,可兼防青枯型烂秧病。也可每100千克种子用10%噁霉灵·精甲霜·氰烯酯种子处理悬浮剂175—500毫升进行种子包衣,可兼防恶苗病、烂秧病。
烂秧病的预防
播水稻种子前,采用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拌种,比如每100千克种子用350克/升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0—25毫升进行拌种处理,晾干后播种。也可使用三元复配杀虫/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即每100千克种子用25%噻虫·咯·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400—500毫升进行种子包衣,兼防恶苗病、蓟马。
注意包衣(拌种)后的种子不得在阳光下晾晒,应放在避荫通风处贮存,以免发生光解影响药效。使用上述药剂浸种时,水尽量少加,没过稻种2—3厘米即可,浸种时不搅拌,不换水。浸好的种子不要冲洗,直接播种或催芽后播种。
稻农朋友们,也可搜索三平科工科研人员撰写的《北方水稻生产全年月令防控技术》一文,了解更多水稻用药知识(如图)。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