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案释法
案件回顾
无证手术,代价惨痛
2024年3月,闵行卫生监督接到市民投诉,称某医疗美容门诊部为其行假体隆胸手术,术后效果和恢复都不好,怀疑存在非法行医。闵行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快速反应,立即对该门诊部展开调查。经查:该门诊部虽然取得了美容外科诊疗科目,但备案准许开展的医疗美容手术项目无假体隆胸术,属于超范围执业。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假体隆胸属于二级手术,因其涉及植入异体材料、全身麻醉及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包膜挛缩等)。
处理结果
认定违法依据为《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行政处罚依据为《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或者备案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最终对该门诊部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医美资质为何是“高压线”?
法律红线不容触碰!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执业资格的要求。因此,医疗机构只能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如果某医疗机构许可证登记范围为“医疗美容科(限一级项目)”,若违规开展假体隆胸(二级项目),则属超范围执业。医务人员也必须按注册的执业类别(如临床、口腔)、执业范围(如外科、皮肤科)、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注册为“皮肤科”的医师,不得擅自开展假体隆胸手术(外科)。


温馨提示

安全变美,这4件事要做到!
1
查资质

查验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显著位置公示)及医生执业证书(国家卫健委官网可查);查验该医疗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手术资质以及提供手术医师的基本情况,必要时要留好相关证据,切记不可盲目听信市场营销人员(多数是医院的合作商、渠道)的花言巧语。
2
辨项目

医疗美容(如手术、注射填充)必须由执业医师在医疗机构操作;警惕“美容工作室” “养生馆” “美容院”等无证场所,生活美容场所(美容院)不可开展医疗美容行为(激光脱毛、热玛吉、水光针、除皱针等)。
3
看环境

正规手术需在独立手术室进行,有相应的消毒隔离要求。生活美容场所非医疗机构,消毒不达标,易引发感染。一旦发生医疗事故,遇到美容院关门逃跑等情况,易导致维权困难。
4
留证据

签订详细合同,明确手术风险、材料品牌及术后责任。在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时,务必认真审阅查看,切忌在不看内容的情况下随意签字。爱美人士应对风险和收益进行自我评估,必要时告知家属帮助决定是否手术。请保存缴费记录、就诊记录、病历、药品包装、微信聊天、录像录音等,以备后续维权。

美丽需谨慎,安全大于天!作为消费者,切勿轻信“低价促销” 等陷阱,务必重视医美手术的各类风险,对手术效果要有合理预期,切忌盲从盲信;作为医美机构和从业者,更须牢记:无证经营、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是法律红线,更是对生命的漠视!
持续严打非法医美
守护群众健康权益
撰稿:宿晓乔
编辑:黄 祎
审稿:盛 颖 王琛芳 黄伟栋
转载来源:健康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