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发现自己手机右上角的标识由“5G”变成了“5G-A”。多个A代表什么?又会带来哪些改变?
5G-A,即5G-Advanced,也被称为5.5G网络,是传统5G的升级版。专家介绍,移动通信技术一般代际生命周期为10年。由于代与代之间技术差距太大,在这10年的中间时间点,往往会出现技术过渡中的分水岭,比如2.5G、3.5G和4.5G。
01 5G-A有何不同?
其在容量、速率、时延、定位等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更快的速度——相较于5G,5G-A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快”,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从5G初期的千兆提升到万兆,上行的峰值速率也从百兆提升到千兆。以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下载完成的几个G的视频,现在仅需几秒即可完成。
更低的延迟——毫秒级低时延,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尤其适用于实时通信和低时延场景需求,比如在线游戏和视频会议,告别卡顿烦恼;高精度毫秒级时延让远程手术、工业自动化更可靠。
更大的连接规模——支持更多设备同时接入,无论是拥挤的商场还是设备密集的智慧家居场景,5G-A都能保持稳定连接,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持。
02 不止通信,5G-A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天地一体、通感一体、智能上行”三大方向,是5G-A的新增能力,一些依托于5G-A的前沿新应用,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引入“通感一体”等新技能,可助力实现“万物智联”。所谓“通感一体”,就是和雷达一样,对环境实时感知、捕捉,实现“通信+感知”。“通感一体”运用在汽车上,可为汽车提供更大的感知范围,对车流量实时感知,更便捷地对车辆进行调度;应用在智能家居设备上,可智能识别家庭成员的活动,自动调整家居环境。“通感一体”还可以实现降雨量、污染气体、空气质量等环境监测,助力城市公共管理等。
就拿2024年来说,5G-A的在一些领域的应用让我们大饱眼福。
2024年5月,安徽省首个长江港口5G-A“通感一体化”基站在铜陵港开通,感知距离达2公里,能够实时监测长江船舶位置、速率、航向等信息。图为技术人员在铜陵港5G-A“通感一体化”基站调试设备。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人们在华为展台关注5G-A技术。新华社记者 高 静摄
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在珠穆朗玛峰开通首个5G-A基站(图片来源:新华网)
2024年12月,上海马拉松的跑道上,5G-A网络带来了一场直播盛宴。多名参赛者佩戴直播和传输设备,实现“边跑边播”,将每一个比赛瞬间实时分享;在赛道之外,观众通过无人机的多视角镜头,沉浸式感受现场氛围。
总之,5G-A正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升级为生产力引擎,能更好地匹配人工智能、万物智联、高端制造、低空经济等场景,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03 个人如何才能用上5G-A?
运营商工作人员介绍,5G-A网络需要当地基站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型,都可以体验5G-A的网络。在享受更快速网络的同时,不会额外收费。
据了解,我国运营商已经在31个省份部署了5G-A测试网络,预计可支撑5000万用户。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将强化5G-A、6G等关键技术突破,今年的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也提出,加快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5G-A等标准研究。
综合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