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举行“科学家主题月”活动,以“科学家及其成就”为主线,通过该科学家科研成就相关主题的科学课程、科学表演、科学列车、达人带你逛、生日派对、线上推广等形式,多方位展示、多渠道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科研成就和科学理念,打造“科学家明星”,营造全民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在中国现代科学史的璀璨星河中,周光召院士的名字如同北斗般熠熠生辉。他生于战乱年代,成就于动荡时期,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出了大量重要工作。周光召不仅是理论物理学家,担任行政领导后,为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让中国理论物理的星光,照亮了共和国崛起的漫漫长夜。
1929年5月,周光召出生在湖南一个温馨、重教而又无拘无束的家庭。这个在岳麓山下听着抗战炮火成长的少年,19岁便以全国前三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苦难的岁月造就了他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心系天下的宽广胸怀,以及自强不息的个性品格。
1951年,周光召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进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周光召跟随彭桓武到北京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业,两年后毕业,留任北大。
1957年2月,周光召被派往苏联,在杜布纳研究所从事粒子物理的基础研究工作,他十分珍惜国家给予的宝贵机会,埋头苦学,4年期间先后两次获得联合核子研究所的科研奖金。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纳研究所 图/中国科学报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1960年7月,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周光召获悉后,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回国从事原子弹研究。1961年,周光召回到祖国,从此,隐姓埋名投身核武器研制。
事实上,那时候物理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周光召正在进行许多重要的研究,几年内发表了33篇论文。周光召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欧美科学界的注意。然而国家的需要,使他的科研道路发生了改变。这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就这样突然从世界物理学前沿“消失”了。虽然要牺牲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一个更艰苦的环境,但周光召为了国家义无反顾。
改革开放后,周光召主导创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提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办所方针和“开放、交融、求真、创新”办所理念 。随后,他又在推动“863”计划和“973”计划、筹建中国工程院、推进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化、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设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推动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工作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完成了三项奠基性工作:
· 破壁:1986年主导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吸引杨振宁等国际顶尖学者来华交流。
· 育苗:在中科院首先建立了“开放实验室”,由此促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的形成。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培育出薛其坤、潘建伟等新一代领军者;他领导创立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制度和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活动。
· 架桥:周光召组织筹建了中国工程院。当时中科院有人反对单独成立工程院,周光召说:“欧美发达国家在成立科学院后也都成立了国家工程院,工程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这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我们理应支持。”
图/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9年,包括周光召在内的23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1年11月15日下午,正在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顾问组专家会议的周光召,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抢救,此后长时间躺在医院病床上。
2012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将首个“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周光召,以表彰他无可争议的学术成就,高山仰止的科学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2024年8月17日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求真唯实,薪火永传
周光召先生对科学事业近75年不懈的求索和思考,使他对科学精神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他曾提出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归纳为以下7个要点:
1. 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
2. 世界的发展,变化无穷尽,因此认识任务无穷尽,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3. 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不轻易相信没有在严密方法下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和严格科学推理的所谓“新发现”。科学的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4. 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是可以突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新发现的真理必须包含原有真理的内容。创新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一切为科学方法所证明的客观规律和正确理论,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必要组成部分。
6. 科学是社会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因此,团队精神、民主作风、百家争鸣等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7. 科学不仅要认识世界客观规律,而且要参与社会的变革,促进社会的进步。要从理性的认识发展到变革的实践,这也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科学精神七要点”是周光召先生一生科学探索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一生科学实践的基本遵循。他一生把“求真”和“唯实”,即“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精神中两个最根本的方面。
生日派对第一弹
生日派对第二弹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宁为5月15日出生的寿星们送上科学家寄语、生日祝福、亲笔签名生日贺卡及“遇见@科学家”定制生日文创纪念品。
周宁
生日派对第三弹
生日派对日程
2025年5月10日
13:45—16:00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
浦东新区李所路1号
活动报名
鸣谢: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内容整理 | 李今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校友网、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院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