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我院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

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和汛期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将于5.12-5.18日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科普宣传;组织防汛、防涝、防台风、防震等防灾减灾工作自查,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医院安全人员参观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促进应急、安全升级,提升应急防灾减灾和救援能力。

 

防震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家住平房: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外到空旷地带。如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2.家住楼房:寻找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3.高楼的避震和撤离:平时选好柱子多、开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地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蹲下,抓牢扶手。

防火

火情判断:

1.判断火势情况:发现火灾时,应尽快判断着火位置、火情大小,火势蔓延方向。

2.封闭房门:在开门逃生前,应先用手触摸门锁。如果门锁发热,则说明大火或浓烟已经封锁门外,此时切不可轻易开门,想办法室内躲避。若门锁不烫手,用脚顶住房门后再打开房门,并从门缝处观察是否可向外逃生。

火场逃生:

1.若不具备出门逃生条件,则在室内躲避,用湿透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不断泼水降温,暂时抵挡住火势。迅速跑到靠近人群的窗台,用呼救、打手电、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

2.当可以出门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放低体位,靠墙迅速移动,并根据安全疏散指示标识,有序撤离。

3.切勿乘坐电梯,电梯随时可能因火势蔓延而停电或者发生故障。

防雷电

在户外:

1.远离树木烟囱,远离输电线。不要在楼顶等建筑物顶部逗留,也不能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大树下避雨。找地势低洼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如果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千万不要跑动,应双脚并拢跳离。

2.不要快速移动。雷雨中不要奔跑,更不适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打雷时切忌狂奔。

3.远离金属物质。雷雨时,不能撑铁柄雨伞,金属类的玩具最好收起来;避雨的时候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或电力设备,不宜在附近停留。

4.尽快离开水面。雷雨时在水里游泳、玩耍、钓鱼等都是很危险的。

在室内:

1.关好门窗。拔下所有的电源插头,给家用电器断电。

2.不要玩手机。雷雨天气尽量别拨打或接听电话,家里的座机也避免使用,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3.远离金属物品。不要倚靠金属物件,不要触摸室内的任何金属管线。

4.不要淋浴洗澡,不能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防大风天气

1.大风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时,少在高层楼之间骑车或步行通过,因为高层楼之间很容易形成窄管效应,容易给出行带来危险;不要在大树和广告牌下逗留,避免树枝断裂和广告牌倒塌导致砸伤。

2.大风天气最好不要在屋顶或者在高层进行露天作业,员工应及时掌握信息,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措施;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3.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可燃物,不能将烟蒂等火种扔进废纸篓内或可燃物上;不要在户外使用明火,禁止随意焚烧,加强火源和电源管理;切断户外危险电源,防止大风刮断电线,引发火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服务号

订阅号

视频号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